分享至: 回首頁  回討論區  回覆文章  最新回覆  Login

2011/04/18      22:42:26               暱稱:月光鳥               活躍度:22               加入日:2009/09/24

  【因果故事】豆花情緣


代寫── 

問:『和先生的因果』



老師:「看到這一世的太太是個小女孩,而老公是獨居的窮老兵〈類似老芋仔〉,那一世沒有結婚。窮老兵是一個孝子,照顧生病的父母,把田產也賣光了,父母死後,只好挑著擔子四處賣豆花。太太是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和阿公感情很好,阿公常買豆花給她吃。但是阿公死後,媽媽就沒有買給小女孩吃了。



小女孩看到這個跟阿公年紀很像的賣豆花的老爺爺,想起阿公以前也常買豆花給她吃,心裡也很想吃豆花。賣豆花的老爺爺發現了,就請小女孩吃豆花。老爺爺每次弄完豆花後,就會靠著牆喘口氣休息。小女孩很貼心,只要看到豆花爺爺一來,她就會馬上拿起椅子衝出門,拿椅子給豆花爺爺坐。這種情形維持了兩年三個月,直到這個小女孩就搬家了才結束。」



現場情況:

太太〈小女孩〉:低頭流淚---- 

老師:「怎麼了?〈轉問身邊老公〉你做了什麼虧心事,讓她這麼難過?」

隨同來問事的女兒:「對啊!故事和現在〈這一世〉情況有點相似。」



老師:「他太孝順了,就忽略妳,是不是?那有什麼關係?想想因果故事中,那個賣豆花的老爺爺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本來就這麼孝順,為了父母還賣田產,到五、六十歲還沒有結婚。所以,當他這一世他面對自己的父母和老婆時,他一定會先選擇父母。況且,他在那一世沒結婚,當然不太懂得夫妻該如何相處。



根據螢光幕理論,他眼裡看到的太太是別人家的小女孩、是別人家的孫女,可不可以怎樣?不能哎,所以只能給她吃。站在先生立場,他會覺得-我乎妳呷飽〈溫飽〉就好了。若是從太太的角度探討,太太就會覺得先生像是個阿公,他好好,給我吃,我要對他很好,我願意為他做牛做馬,就像那小女孩一樣,隨時都把椅子準備好等豆花爺爺的出現。想想看,三、四歲小女孩大部分的生活重心是什麼?很可能就是天天期待著豆花爺爺的出現,期待著那一碗香甜的豆花。



所以,做太太的,會對先生期待太高;而先生的想法卻只是-我要怎樣樣活下去,因為他什麼都沒有了。就因為兩人的想法落差太大,所以很容易會有誤解。當然,最重要的問題是-只要有父母在,他的重心就會在父母那裡。別忘了,小女孩是要來報恩的!因為豆花爺爺給豆花在先,小女孩拿椅子在後,所以太太還是來報恩的。因為太太是小女孩,太想念阿公,而豆花爺爺沒有結婚,所以老天爺給你們一次機會。」



老師解說的過程中,太太不停地拭淚。



老師:「有問題嗎?價值觀不一樣?還是很難溝通?應該是比較難溝通吧。」

太太:「聽老師這麼一說,我覺得是報恩的心態。」

老師:「不要講得那麼可憐啦!〈現場一片笑聲〉那是溝通的問題。一個六十歲、一個四歲,請問怎麼溝通?我剛開始有說「老芋仔」。外省人剛來台灣時,怎麼和臺灣人溝通?」

太太:「嗯!是很難溝通。」

老師:「哈哈哈!(老師舉另一個問事故事做說明〉,妳想,妳和先生的清況要怎麼溝通才好?)

旁聽者「包容啊,通常老的都會包容小孩子。」

老師:「對!對!你看他回到家就自己一個人〈前世〉,別忘了,他的父母是生病的喔,他要跟誰溝通?因為前世兩家住同村也都窮,所以這一世的價值觀應該沒問題,問題在於溝通而已。因果故事裡,小女孩比較善解人意,看到豆花老爺爺就趕快遞把椅子給他坐,是個心思很細膩的人;但先生不會,他是為生活勞頓奔波的人,只想趕快賣完回家休息。你們是怎麼認識的?」



太太:「我們是同村的人,之前就認識,直到有一次他下班,我在路上遇見他騎車過去,就那麼一眼,就被電到了,到現在印象都很還很深。」(眾人大笑)

老師:「那一世妳躲在門邊一直期待他來,聽到賣豆花的聲音,妳就衝出去;但是對他來說,不是期待,他只想把東西賣出去最重要。所以,他是妳生活重心;妳不是他生活的全部。」



旁聽者:「老師,我幫那位先生講幾句話。其實他還是很照顧這小女孩,只是不會表達而已。」

老師:「對,就是因為年紀相差太大的問題,他那一世沒結婚更沒生過孩子,不會和太太溝通,孩子更甭講。再說,來買豆花的又都是大人,豆花爺爺怎麼會和孩子溝通?很好了啦!以前的人,不喜歡嫁外省人,除了語言上不易溝通外,生活也窮苦,因為沒錢,比較會用甜言蜜語維護婚姻。以前的長輩總會說:外省人光出一張嘴〈甜言蜜語之意〉。現在的社會就比較沒有這種現象了。」



太太:「我都會希望孩子嫁〈娶〉外省人。」

老師:「因為妳要的是甜言蜜語嘛。」

旁聽者:「還好先生有來,回去以後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太太:「沒有啦,其實他也是很顧家的。」

老師:「從因果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知道他絕對事顧家的。」

太太:「他其實是很顧家!我沒有說他哪裡不好,看他的樣子就略知全部。」〈歡笑聲〉

老師:「妳是阿公帶的,小女孩依附在壯的男人身邊,是一個很體貼、也很細膩的女孩。妳要用嘴巴講,告訴先生妳的感受,需要什麼就講出來嘛!他不會猜的啦!絕對猜不對啦!」



旁聽:「他〈先生〉會不會看到太太時,就想到生病的父母生病?」

老師:「會!他會想到父母生病,生活很重要。因為什麼都沒了,所以他的潛意識裡只想賺錢養家-這個家,包括父母和自己的這個家。」

太太:「他真的是一直是在照顧兩個家,因為婆婆一直都在生病,也常常留在婆婆身邊,直到去年婆婆過世。我也是在婆婆死後才知道他真的很辛苦,他把全部薪水拿回來養我們這個家;爸媽那邊那個家又負擔很大,我是到今年才知道,也很感動。他真的是拼命賺錢養這兩個家。」



老師:「是喔?那妳怎麼這麼後知後覺?」

太太:「他都沒說ㄚ。你看他那個樣子會說嗎?」

老師:「那表示妳很尊重他,都沒過問他的財產。」

太太:「是啊,他有說過他很感激我。他們兄弟分家時,他哥哥分一棟房子,我們分一堆債務,我沒有說半句話,他說他很感謝我。三十年來,我的感覺是-我願意跟他一起打拼!〈先生在旁低頭拭淚〉妳看他自己都哭了。」

老師:「都是妳說的,才讓他哭了。」

太太:「因果故事一開始就好像講到這一世的真實生活,所以我才會一開始就哭了,有很多的畫面和這一世一樣。」

老師:「所以我才會常說-很多的因果都在重演,雖然經過轉世,但人的習性往往沒有太大的改變。」



太太:「請問老師,我們這是真正的緣,還是孽緣?〈眾人大笑〉因為我們是信道教,所以當我要嫁給他的時候,我阿公很疼我…。」

老師:「是喔?故事又一樣了?」

太太:「對啊!所以故事一開始我就忍不住了。我阿公有大孫〈長孫〉,他不疼大孫卻很疼我,他到廟裡抽籤,那支籤是【董永賣身】。所以,我嫁給他是那種無緣無悔的付出。」



老師:「妳這婚姻很棒ㄟ,大家都很羨慕。很多夫妻都是不能溝通的啦!」

太太:「我們夫妻之間幾乎沒有在吵鬧,但是經常在冷戰。」〈又引來一陣笑聲〉

老師:「哈哈哈!這句話我會學起來。哈哈哈!」(老師也笑得很開心)

太太:「真的是做得很辛苦,有時候也真的不是很甘願。」

老師:「我們可以想像是很辛苦。我剛剛講拿椅子,以前的椅子是實木的,一個四歲的小女孩拿著那麼重的椅子,又笨笨的不會先放地上,一直拿著,躲在門後看,等豆花爺爺一出現,就趕快衝出去。」



朋友:「她曾說過對先生的感覺-每次看到她先生就很高興,心裡也有一種報恩的感覺,先生回來做太太的一定把飯添好伺候。想想看,現在這個時代了,還會幫先生添飯的太太很少見。」

太太:「這不是故意作的,是自然而然就這樣了。」

老師:「先生,拜託一下啦!天天帶她去吃碗豆花啦!也許這一世她不一定愛吃豆花,我想,她那一世不是想吃豆花,她要的是被阿公惜惜的感覺。因為豆花爺爺的年紀跟阿公差不多。」

太太:「所以我看到他,他是阿公仔,沒有結婚的老芋仔?〈看了看旁邊老公〉有啦,有老兵的樣子。」

老師:「哈哈哈!你老婆很炫!哈哈!」老師又大笑了。



問事者補充:

1.先生和婆婆說話時,先生總是蹲在婆婆椅子旁邊輕聲細語地噓寒問暖。

2.第一眼來電到訂婚相隔約兩年三個月左右。

3.結婚後,太太一直稱呼先生『老芋仔』。



後記:

1.先生問事後,回家對太太說:『來,阿公給妳惜惜。』〈台語〉

2.先生在外人眼中是個很嚴肅又寡言的人〈有人戲稱他是刑事組的〉,和孩子的互動也只是默默關心,少聊天談  心。

3.其實先生偶而也會摳摳太太的手心示愛意,也會用話逗她。

4.夫妻間互動其實還不錯,太太凡事都會先告知先生,先生也都會支持或配合。

No.02       2011/04/20      21:00:04               暱稱:小鳳老師               加入日:2010/11/15



在婚姻的因果裡,每個人的承受力不同。有的妻離子散仍過著一生;有的家人以病痛來考試;有的內心煎熬掙扎,來考忍受度;有的脾氣反向,來考修為;更有的外在和睦相處,卻是來考小三~



伶姬老師提供此因果座談會,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因果之奧祕所在,也解開我們心中隱藏許久之困惑。會再結為夫妻,老天爺必有其打算,只有轉變自己的心念,用智慧理出生活的樂趣吧!

No.01       2011/04/20      20:41:18               暱稱:小牛               加入日:2010/07/10



文中老師說「妳這婚姻很棒ㄟ,大家都很羨慕。很多夫妻都是不能溝通的啦!」這句話和現實社會太貼切了,雖然先生看起來好像不體貼,太太也覺得好像沒被關心過,可是實際上卻是令人稱羨的婚姻。夫妻間能相互溝通的似乎太稀有了,不是都勸天下夫妻間要相互容忍、讓家庭和諧美滿嗎?原因應該就是絕大多數的夫妻是無法溝通的吧。



老師也說「很多的因果都在重演,雖然經過轉世,但人的習性往往沒有太大的改變。」如果因果關係真是這樣的輪迴,就難怪常聽到[要積德](做善事)這句話了。問題是許多人似是光說不練,可能是不曉得因果關係的嚴重性吧?我想不管現世狀況如何(反正已經是事實了),為了未知的將來會更好,趕快用智慧的行動,行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