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回首頁  回討論區  回覆文章  最新回覆  Login

2011/05/19      14:41:14               暱稱:Steven               活躍度:8               加入日:2011/05/09

  【因果故事】至聖先師~(旁聽)


※ 第一個問題



今年美國最後一場座談會上,一位太太問十三、四歲兒子的人格特質。



老師看到的是一個比喻式的畫面:兒子二十歲左右的樣子,一邊走一邊吃燒餅油條,還故意嚼得很大聲,喀唧喀唧作響。



※ 印證



「你兒子會不會比較我行我素,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老師描述完畫面後問太太。

「不會耶,其實他還蠻膽小的。」太太的回答似乎無法應證畫面。



「他想引人注意,但用錯了方法,反而惹人討厭。我看到的燒餅是很薄的那種,嚼起來喀唧喀唧的。」老師繼續解釋。

「其實我們還是蠻注意他的table manners(餐桌禮儀)的,他平常對人也很有禮貌。」(咦?太太的回答似乎又與畫面無法符合。)



老師接著強調畫面背景是在座談會附近Milpitas環球廣場的露天走廊上。因為環繞廣場的都是華人、尤其是臺灣人的餐館,暗示兒子這樣的人格特質也許在臺灣還OK。但因為這是在美國(美國人沒有邊走邊吃的習慣) ,所以兒子在外國人的環境中也許會不適合。



「那麼老師建議他將來念什麼科系好?」太太關切地問。

「根據畫面,不要他念太引人注目的科系啦,你們這里什麼工作比較低調啊?」老師問大家。

「Engineer(工程師) 」有人快答。(全場一陣哄堂大笑,因為矽谷這兩個星期的座談會上最常聽到的職業就是engineer,以至於老師都不耐煩再聽到這個詞了。)



太太反覆強調兒子沒有愛現的情況:「他打網球比賽十場有八場都緊張到發揮不好耶? 」

「你們就鼓勵他只要參與就好了嘛,拿什麼成績都可以呀。」

「可是他爸爸為他打網球都請了好幾個教練,一定要他拿第一。」(全場嘖嘖稱奇。)

「看起來是父母教育用錯了方法喔。」老師把畫面中兒子問題的症結歸結到家長身上。



第一輪的一問一答之間似乎總是存在著某種落差與糾結。太太反覆確認兒子將來要念什麼科系,老師則反覆強調不要太在乎結果,而是應該用對方法。雨後太陽出來了,西晒照在百頁窗上,空調轟隆,室內仍覺悶熱,空氣中彌漫著焦躁、無奈、還有一絲懸疑--問題到底是出在哪里呢?



※ 第二個問題



第二輪時太太問先生的人格特質。



老師看到的畫面是先生在家里拜「至聖先師」。

「我在高雄的時候看到有孟子路和曾子路,就奇怪怎麼沒有孔子路。原來是叫至聖路啦,孔子又叫『至聖先師』。至聖的意思是第一,說明你先生比較好勝,追求極致,就是要第一。但物極必反,追求往往會達不到。」



※ 印證



「我先生對人很好耶。」 (咦?太太的回答似乎又無法印證。)

「好勝的人還是可能會對人好呀。」老師回答。



「想當第一的人會有不願與人分享的傾向。你先生呢? 」

「他在公司做manager(經理) ,會把很多工作都攬在身上。」太太的回答似乎終於開始印證到。

「人格特質是一個人對外、常態的表現,同事們看到你先生頭上的螢光幕就會想『既然你那麼想當第一,工作就都丟給你好了。』」



「因為畫面里出現的是孔子,我想你先生不光是要求兒子網球打得好,更會要求他的功課吧。」老師耽心地問。

「他都要求兒子SAT考2400。」(全場頓時響起一片驚嘆同情之聲:驚嘆的是父親嚴苛的標準,同情的是孩子承受的重壓。在場的爸爸媽媽們都知道SAT【美國大學入學測試】2400是滿分,真是極致到了頂點。雖然會有人考到這個分數,但灣區也祇有最好學校的頭一、二名才有可能。)



「他工作很累,也不太如人意,所以最近就把重心放在兒子身上。」太太解釋說。

「是啊,你先生追求極致,在自己的工作上追求不到就反過來要把孩子變成孔子。我很耽心你兒子的精神會出狀況耶。」



老師都已經開始為下一位問事者調資料了,這時老天爺還追加囑咐,於是老師祇好接著解釋:

「我看到是他在家里拜孔子,背景中還看到了現代式的書櫥。一般人們在家里會拜觀世音菩薩,拜孔子的情況比較少見吧。我們通常談到人格特質指的是一個人對外的表現,但這個畫面出現在家里,說明你先生對待家人也會有同樣的情形。這樣我真的很耽心耶。」



「等一等,」老天爺一再追加訊息 (常聽座談會的人都知道一旦出現追加訊息就表明老天爺認為情況真的很嚴重) ,「你兒子現在是十三、四歲,可我看到的畫面是他都二十歲了還不會處理問題,我真的會很耽心他今後的精神狀況耶。」



因為太太沒有錄音錄影,老師希望爸爸能夠看到這篇問事記錄,對兒子的精神健康問題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要再把兒子變成「至聖先師」了。



(感謝Annie、Gracey和Li補充修訂。如有漏記誤記,敬請老師、當事人及其他旁聽者補正。)

No.01       2011/05/20      10:06:33               暱稱:卡羅               加入日:2010/01/18



與其教一個只會讀書的孩子,還不如教孩子如何處事圓融、明辨是非、適當調適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將來出社會不會適應不良。只會讀書的孩子,就算讀到最後當了醫生,最後也很有可能因為面對生死壓力太大,自己的健康狀況也亮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