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回首頁  回討論區  回覆文章  最新回覆  Login

2025/04/26      14:20:50               暱稱:伶姬               活躍度:3700               加入日:2009/09/18

  因果文章分享:一碗清豆漿


*** 一碗清豆漿  (小梁 供稿)



20250412,第一個問題:問我與母親的關係。



過去世的因果故事:



過去世媽媽是個50歲左右的婦女,是我的大伯母,我是她小叔子的兒子,小叔子才結婚沒多久,兒子只有7歲。我們的家庭結構複雜,大伯父是正房所生,小叔子(過去世我的父親)是小老婆所生,兄弟兩人年紀差距大,所以導致大伯母和我年紀差距很大。



大伯母的子女已長大結婚也不住在家裡,她自己一個人經營著豆漿店,生活清苦。我的親生父母因生意失敗被騙錢而遠走他鄉,不敢返家,就把我送回來拜託大伯父照顧,但不久大伯父過世,由大伯母接手照顧我。



我的父母為什麼要把我送回來給大伯父大伯母照顧呢?原來是因為我的身體不好,照顧起來非常麻煩,雖然外表看不出來,但醫生明確交代過:“這個孩子的身體狀況很差,隨時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類似現代醫學所說的“先天性腎臟疾病”。我的父母因生意失敗陷入困境,又面臨我的身體需要特別的飲食照顧壓力,於是被迫做出決定,把我送回家鄉,請大伯父大伯母幫忙照顧。



大伯父過世後,大伯母接手照顧我時,內心其實非常掙扎,她心想:“我一個女人辛苦經營著早餐豆漿店,如今還要照顧一個需要特殊照顧的孩子……”我當時剛好七歲,正是需要上學的年紀,而我的父母親也只是交代幾句話就走了,還不讓大伯母告訴我,有關我自己身體的真實狀況(隨時有生命的危險)。



大伯母雖覺得心力交瘁,但終究沒辦法,也不能把孩子送走,因為她不知道我父母住在哪裡。大伯母只記得我父母的交代──第一,有很多東西我不能吃,所以飲食要特別小心;第二,不要讓我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因為怕我會很傷心。



大伯母是個很善良的人,從來沒讓我吃不該吃的東西,每天早上她都會特別準備我的早餐。我最喜歡喝豆漿,咸的、甜的都喜歡,但偏偏我的身體就是不能碰糖,可是我自己並不知道自己身體不好,總是堅持要喝甜豆漿。大伯母沒辦法,只能騙我說:“不行,這個糖是要錢的,伯母家沒有那麼多錢。”她用“我們家窮”做為理由,限制我喝甜的,甚至連咸的也不給,只讓我喝最清淡的清豆漿。油炸的食物當然也不能吃了!大伯母為了讓我安心,她自己也陪著我吃同樣簡單清淡的飲食。慢慢地,我也被誤導了,以為大伯母家真的是很窮,只好默默接受,不再堅持要吃那些喜歡的東西。



雖然我的身體很虛弱,但在大伯母細心照顧下逐漸好轉,在我17歲那年,戰爭爆發了,我被徵召入伍,雖然身體不好,我還是去了,但入伍不到兩個月就戰死沙場。在大伯母家的十年間,我的親生父母從來沒有出現過。



這一世的實際情形:



這一世我和媽媽(過去世的大伯母)住在一起,媽媽一直操心我的飲食問題,也經常因為我的體型而叨念我,因此兩人幾乎天天吵架,甚至有時還會動手。



老師說,這是“螢光幕理論”的關係——媽媽每次看到我,就憶起她是大伯母的角色,而我是那個身體欠佳的侄子,所以要特別注意我的身體,尤其是飲食。過去世的大伯母不是我的親媽,卻為了照顧我而犧犧這麼多,這一世我肯定是要報恩的,因為這是非常大的恩情,大伯母不僅照顧我,還陪我一起吃沒有調料的食物及清淡、低熱量的飲食。



師:你的身高體重多少?

我:170cm,175斤。

師:你媽媽管你是正確的。

師:還有其他的問題嗎?

我:媽媽會因為一點小事,比如家裡衛生沒搞或者不乾淨,或者其他事情沒有達到她的要求會很容易發火。



師:這個跟過去世的身體記憶也有關係,過去世那個大伯母已經50多歲了,要做體力的工作,但為了你的健康著想,大伯母陪著你長期吃低熱量的食物,熱量不夠,導致心悸,負荷不了需要耗費體力的工作,情緒當然也會變差。所以這輩子你要報恩,你如果希望媽媽吃好的,但媽媽就會想到——我兒子也會跟著我吃好的——可是她又會擔心你的身體,於是媽媽的潛意識又會回到陪著你吃簡單清淡食物的記憶。



師:這一世如果媽媽的情緒起伏大,或許有可能是血糖出了問題,你如果看到她發脾氣,其實有可能是身體出狀況了,可能是低血糖,要趕緊幫她補充熱量,例如巧克力或甜食。



師:你媽媽真的是個大好人,過去世為你付出那麼多,這一世呢?還是一樣,但你似乎並不知道感恩,為什麼?因為過去世從你7歲進入大伯母家到你17歲死亡,都不知道自己是個有病的人,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大伯母為你所做的一切犧牲;當你那一世死後看黑盒子時,因為生前不知情,也就很容易被你忽視了;就連這一世面對媽媽頭上的螢光幕時,你也不會特別注意這件事。



這一世媽媽的身體狀況也印證了老師的說法,她確實有發生過低血糖、心悸、沒有力氣,我相信這不是單純的“情緒暴躁”,而是她的肉體已經吃不消了。她一直不喜歡吃肉,說喜歡清淡,其實應該是早已習慣那種清淡的飲食——那是過去世為了照顧我的身體而留下的潛意識記憶。



師:“報恩”的循環還在繼續著,你這輩子是要報媽媽的恩,因為過去世的那個大伯母整整照顧了你十年,吃苦不說,還陪著你吃清淡,並默默承受一切,所以這輩子也同時在考驗著大伯母的修行。從今天起,你們一定要分開吃飯,你必須為了自己的健康,學會自己煮自己可以吃的食物,但是媽媽必須要吃好、吃營養,讓身體慢慢恢復。如果媽媽哪天真的撐不下去,肯定是輪到你照顧她了。

這一世,我還是非常喜歡喝甜豆漿,每次經過豆漿店鋪,我都要買兩三杯。



第二個問題:問我與父親的關係。



師:你有沒有去上班?

我:沒有去上班,沒有去找工作。

坐在一旁的姊姊:這一世我弟弟從高中畢業就開始在爸爸的水鋪(桶裝水)幫忙,到現在為止,弟弟在爸爸的水鋪幫忙4年左右。

師:那就繼續幫忙吧,如果我是你爸爸的話,我不會給你薪水的。



過去世的因果故事:



過去世你和爸爸是同村的人,你從爸爸那裡偷了不少魚,所以這一世你要還爸爸情和錢,主要是錢。那一世爸爸是利用撒漁網捕魚,你來了,不但沒有準備漁網,還偷偷地把爸爸漁網里的魚撈了幾條回家。你常常這麼做,但是爸爸都不知情,他只是覺得最近這邊的魚是不是比較少了。



這樣的因果故事注定你這一世的事業會不順,你在過去世佔了別人的便宜,現在你還可以在爸爸的店裡幫忙,就要很高興了,如果我是你爸爸,我不會給你一般人的薪水,我只會給你更少。如果你不高興爸爸給你低薪,可以到別的地方上班,但你的薪水只會比爸爸這邊還要少,因為你的事業命是不順的。



姊:爸爸的本職工作是輔警,同時經營一個水店做為副業,弟弟目前也在水店工作。爸爸常情緒化貶低弟弟,非常瞧不起弟弟,只要弟弟一出現,爸爸就會表現出厭煩和負面情緒。由於弟弟曾偷偷抽爸爸的煙,爸爸經常懷疑他偷錢,甚至把煙藏起來。至於弟弟在水店的薪水?遠低於市場價,僅為1/3。



姊:弟弟的行為與工作態度還是延續了過去世的人格特質,日常生活較為懶散,因為弟弟的工作態度出問題,常常送水不及時,導致有很多客戶不在爸爸的水店訂水了。唉~爸爸努力兼顧兩份工作,弟弟卻“得過且過”。



師:只要爸爸面對你(弟弟),看到你頭上的螢光幕,就會知道他撒網捕的魚為什麼會變少了,原來是被你偷偷撈走,而且不止一次,所以你到爸爸店裡工作,爸爸也只是把屬於他的魚拿回來而已。因為你的人格特質會佔別人便宜,如果你到外面工作,“物以類聚”的關係,你就會常常碰到想佔你便宜的人,結果呢?只會更慘!



師:這一世爸爸為什麼會懷疑你偷錢呢?那一世爸爸死後看黑盒子,就知道是你偷了他的魚(多次的故意作惡行為),既然又一起來轉世,就表明爸爸是來要債的,所以爸爸的潛意識里自然就會覺得你會偷東西,所以就會防著你。爸爸為什麼會少給你薪水呢?因為爸爸想要討回過去世被你偷撈走的魚!既然是欠錢還錢,弟弟就可能拿不到爸爸的財產。



我們發現爸爸這一世的事業還好,也很努力工作,反而弟弟和過去世一樣會偷懶、會偷錢、工作不認真。如果按照我們常說的“欠錢還錢”方式,那麼爸爸這一世就應該事業不順或沒錢,然後弟弟就得拼命努力賺錢還給爸爸、供爸爸花用。為什麼這個案例會不一樣呢?



爸爸這種“欠錢還錢”的要債方式的確是比較不一樣——是爸爸自己有能力,是爸爸自己努力認真捕魚,是弟弟偷走爸爸的魚,所以不見得爸爸這一世的事業會不好。至於另一種是我們常說的要債方式——爸爸為了向弟弟要債,於是爸爸的事業注定不好或沒錢,然後弟弟就得拼命努力賺錢還給爸爸、供爸爸花用。



兩種不一樣“欠錢還錢”的要債方式有三個特點:

1. 以上兩種“欠錢還錢”的要債方式,不管哪一種,“債務人”的事業命都注定會不順。

2. “債權人”選擇第一種較特別的要債方式約佔2%,選擇第二種常用的要債方式約佔98%,

3. 選擇第一種要債方式的債權人,通常是在工作上有能力的人。



似乎選擇第一種要債方式比較好,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債權人和債務人是家人關係,當債權人面對債務人頭上的螢光幕(過去世的畫面),他的潛意識是如何?他的情緒會好嗎?債權人面對債務人的不上進、不如意(這一世的畫面),債權人不會心痛嗎……喔!終於明白“原諒他人、不要要債”才是萬寶良方。



姊:之前有問過爸爸的身體,結合弟弟的因果故事,我比較擔心爸爸的身體我們家只有我弟弟一個兒子,如果爸爸的財產不會留給弟弟,會不會走到後面就是變賣財產,因為爸爸要治病。

師:爸爸把自己房子賣掉治病,當然是可以的,自己的身體不好,花自己的錢治病,很合理啊,而且父母並沒有義務一定要留財產給孩子。



姊:這個因果故事可以看出弟弟的人格特質不是很ok的吧?

師:是的,和媽媽的因果故事中,弟弟因為年紀小不懂事、不知情,還情有可原;但是和爸爸的因果故事中,兩個都是大人,弟弟卻多次惡意偷撈爸爸的魚,這種行為真的是不對。



師:弟弟若去外面工作,一定常會被騙,因為人格特質很容易“物以類聚”。建議弟弟工作的態度要客客氣氣,一定要把水鋪的賬目記清楚,如果漏了一桶水沒有和爸爸講,豈不是惡果的果報又加重了,爸爸對你的印象只會更加惡劣——過去世你偷了我的魚,這一世居然還敢偷我的水。

姊:弟弟送水的時候,如果碰到個人的客戶,對方是給現金的,弟弟也會把錢自己收了,不會上繳給爸爸。

師:若是這樣,爸爸會更加不信任你。



姊:弟弟現在態度改變可以嗎?

師:如果弟弟現在態度改變,那是他自己覺得做錯了,要改變自己的態度,但是爸爸是債權人,爸爸有權利可以不原諒、可以不改變他對弟弟的態度。



更巧的是,爸爸這輩子最愛吃的就是魚,幾乎餐餐都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