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回首頁  回討論區  回覆文章  最新回覆  Login

2025/04/26      14:23:11               暱稱:伶姬               活躍度:3700               加入日:2009/09/18

  因果文章分享:在金子裡挑沙子


*** 在金子里挑沙子  (小苖 供稿)



20250412,問我的人格特質。



師:這是一個比喻式的畫面——就是衣服洗好了要用雙手擰乾,就在你擰得很乾的時候,發現有一些像棉絮般的織品翹起來,很細很細,短短一根一根的,於是你就用右手一根一根地把表面看得到的那些翹起來雜絮拔掉。其實這不是件衣服,而是一塊披肩,有一點像圍巾那樣的一大塊布。這塊披肩若是乾了,還得再燙平,然後才可以披在肩上,因為披肩的圖案很很漂亮,所以你才會想要把那些細小的雜絮翹毛拔掉,用這樣動作形容你的人格特質。



我:這是算什麼啊 (聽到這個比喻的時候我真的有點不太明白,一頭霧水,因為真的不太懂那個毛是什麼啦)。



師:你如果沒有自己用手洗過衣服,可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剛剛的動作中,起碼它的順序是錯誤的。因為最後披肩是要平整地披在肩上,所以當你洗好披肩擰乾後,第一個動作應該是馬上把披肩拉開拉平,用雙手抖動一下,讓擰得緊緊皺皺的披肩攤開舒坦一下。若披肩上原有一些小雜絮,或許也可以隨著抖動而落下一些;若是抖不掉,這時候再用手一一拔掉也不遲。更何況一整塊平面的披肩更容易找雜絮。還有,你沒有先抖開攤平,只顧著拔除那些雜絮,一下子這個角度拔,一下子換另個角度拔,結果?披肩上的皺痕更定型了。若是把雜絮都拔完後再晾披肩,累了!晾乾後的披肩一定是皺巴巴的,得花更多時間與精力去燙平。



再來,你是用雙手擰乾披肩又把上面的雜絮拔掉,都是用你的手在操作,代表你想掌控的意思。你有點吹毛求疵,也想要掌控,但未必能掌控,而且很容易因此而事倍功半,不是事半功倍。你要求完美沒有錯,但是你的次序是錯的。你問人格特質是想瞭解什麼?

(伶姬後注:其實也可以先晾乾,因為在晾乾的時候,也許雜絮可以被風吹掉一些;也可以等最後燙平的時候,一邊燙一邊拔雜絮。)



我:沒有,因為我看書記得有人建議先問人格特質,我也比較想知道,如果平時我跟人相處,對方看到我頭上的螢光幕是一個什麼樣的畫面呢。

師:問題是,你會不會接受別人的建議呢?這種畫面的人格特質是不太能夠會接受別人建議的。

我:嗯,有,應該是有一點,因為如果我自己心裡面已經有了一個想法,那別人再說,我可能就會有點還是遵從我自己的想法。



師:如果有人說出你的順序不對呢?再來,你只是會讀書,家務事很少在做,因為這是會做家務事才看得懂的比喻式畫面。

我:對,我就是平時都很少做啦,最多就掃掃地,擦擦桌子什麼的,像洗衣服都是直接扔到洗衣機裡面,因為我很少自己動手洗衣服。



師:好,一樣的道理,如果衣服利用洗衣機洗好了,也是要趕快拿出來把它抖一抖啊再晾乾,要不然放在洗衣機裡面就是皺的(因為快速旋轉脫水的關係)。

我:我很少抖誒,我都是直接拿出來,然後就曬。

師:對啊,我們是先抖一抖,要不然就是把它稍微拉整一下,甚至晾乾後不要燙就可以穿出門了。你如果沒有先抖一抖,沒有拉一下,晾乾後還會是皺的。



我:如果我跟別人相處,別人看到我頭上螢光幕的畫面……

師:跟別人相處,若看到你這個畫面,我這種長輩就不會喜歡你。平輩的不見得不喜歡你,因為他們看不懂你錯在哪裡,但是我們這種常做家事的就知道你錯在哪裡。我們就會知道——這種女孩不要娶進門當兒媳婦。

我:那就是婆婆會不喜歡。



師:嗯,而且是事倍功半,因為你會挑毛病,連很細很短的雜絮你都要挑。

我:對,我跟人相處的時候,其實人家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毛病,但是在我心裡會不由自主的把它放大擴大。(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因為我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現在想想,可能別人的都不能算是“毛病”,可是在我眼裡就會覺得是“毛病”)



師:可是你都不知道自己毛病更多啊,你是看到別人的毛病要找毛病,可是你沒有注意到你自己擰乾沒有曬乾,還要花更多時間去燙平。你都不知道自己比別人更糟糕,披肩上的這些雜絮也許曬乾之後,風一吹就掉了。

我:這是不是要告訴我,做事情要找對正確的方法再去做?



師:你根本就是只會注意小節,沒有顧全大局,你不知道真正的重點跟大局在哪裡,只會在乎小地方。這樣就算你功課再棒,你將來的成就也是很有限的,你只適合去做小東西的事情。比如說你的上司是負責抓全面的,你就只負責去剔錯或品檢,這樣就好了。如果上司做會計,做審核,做整個預算規劃,你就只能去做找錯賬的工作。



我:那這樣跟人家相處是不是也不太好。

師:是啊,這樣跟人家相處怎麼會好?

我:所以我沒有朋友。

師:因為你只會找人家的麻煩,找人家的錯。你看毛織品,洗完以後是不是有一點點細毛這樣翹起來,你在挑那些細毛,細毛也不見得是不好,搞不好那個細毛是很暖和的,可是你就看不慣。



我:其實就沒必要去揪那些東西。

師:對。而且你想掌控,你把它弄的很緊,然後再去揪細毛,那誰要跟你相處。也就是說這個畫面里,手是你,擰乾是你,拔毛也是你,如果我是你的朋友,我就變成是那一塊被你擰乾的披肩,最後還得為你撐場面。還有,朋友一起聚餐、請客啊,你都會自己花錢嗎?反正你也沒有朋友,沒有這個煩惱。



我:沒有,之前和同學或朋友出去玩出去吃飯什麼的,基本上都是AA制。

師:對,我也建議AA制。可是我跟你在一起,我就變成那塊披肩,你把我的水擠出來,水代表財,那就表示我跟你在一起,我的財就會被你擠壓出來,你還要找我麻煩找我毛病,請問,誰要跟你交朋友。

我:如果我有所改進以後(我本來是想問如果我改進以後,我有心想改掉,可是別人又看到我這個畫面,那會怎麼樣)……



師:沒有那麼快,你放心,沒有那麼快。而且你做不了重要的事,就算你學歷再好,你做不了重要的事。我剛剛講這一塊披肩是類似要亮相,就像穿晚禮服外面的那塊披肩,你一定要燙的很漂亮,因為它是在最外面。但你這樣的操作,它的皺紋一定不容易燙平。更何況你根本就分不清翹出來的毛是怎樣,你想辦法先把它拔掉,搞不好是抽掉一條絲,就算它乾了,你燙平後再披在肩上,也一定是不漂亮的。所以你就沒有辦法把最漂亮的披在晚禮服外面,那就表示你不會是最重要的那一個人了。

就接受自己的不足吧,先做最壞的打算,就想著——我絕對不會是第一位的,絕對不會是C位的那個人,沒有被擠下去就很不錯了,因為你人格特質是在拔別人的缺點,到最後呢?一定是別人找你的缺點。(我覺得這個應該是物以類聚吧)



我:這樣的話,工作會?

師:不順,絕對是不順的,我已經告訴你不會是C位,不會是總攬大權,你只是去做剔錯的,就像牛毛那般的細毛你都要去挑,你就去做那個工作。

我:我適合走哪個學科?

師:你現在念什麼?

我:我現在念法律。

師:可以啊,法學剛好要注意很細節的東西,像法律跟會計都可以,但是你要做律師很難,做法官也很難。類似做書記的工作,人家講一個字你寫一個字。



現實實際狀況和所感所想:



師剛開始講那個畫面我是真的有點不太懂,因為平時很少做家務事,隨著對話的推進,就會覺得真的很准。

先說事倍功半,我平時辦事情真的很磨蹭,做的又慢,乾同樣一件事情基本確實是要用人家兩倍的時間來做。



再講擰披肩然後滴水下來和挑毛病這裡,老師一開始講會不會讓朋友請客,要朋友給我花錢,我當時的回答是沒有,因為現在大家都是AA制誰花誰的,我沒有讓人家請過客,我自己不花錢這樣。錢這個東西還是比較敏感,所以我平常也會比較注意這個的(從初中開始到現在就一直沒有過這樣的情況,至於為什麼說初中開始,後面會提到)。我之後想到的是,我個人是有點攢不住錢的,沒錢的話就還好,如果有的話就會想著花掉的,是攢不住錢的。所以我在想會不會是朋友跟我在一起的話就會花錢,雖然是他自己花而不是給我花,但是和我出門或者在一起就會花錢還是怎樣。



整理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又想到,小學的時候是有過這樣的情況,因為家裡窮,零花錢很少,當時算是小學裡面的“頭頭”(不過沒有打過架收保護費什麼的,這種都沒有), 主要是嘴饞,所以有時候就會讓人家給我買零食這樣,數額都不大,那個時候五六年級,又是女生,所以作惡的空間可能是沒有那麼大。不過完全可以說朋友跟我在一起,會有財變不見這樣的狀況(我中學開始懂事的時候有悔過,也跟人家道過歉)。



若是這樣的話,我們推測一下,可能下輩子他們當中會派一個代表來向我討債,因為我細數了一下,有這樣情況的朋友應該是有五六個,我是有心還債的,我已經很早就知道這是不對的,可是這輩子雖然錢能還掉,過了這麼多年早已各奔東西,當時人家的心情我應該已經無法彌補了,因為到了初中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他們並不喜歡我了。



這裡有一點疑問,水可不可以代表情感(因為懂事以後再去花人家的錢這樣的狀況真的幾乎沒有了),如果我的朋友是那塊披肩的話,我把它擰乾擰出水來,我有想到中學時期,其實當時的朋友對我真的都很好的,都還蠻喜歡我的,所以是我把人家的水擠出來之後,可是我又去揀那些細如牛毛的東西,挑人家的錯,我會無限放大那一點,會自己上升到另一種高度,然後記在心裡。我根本就不記得人家的好,只記得人家的毛病,可是現在想想那又不見得是毛病,是人都會有的東西。



寫到這裡我突然覺得真的好神奇,如果可以說水代表情感的話,那這個例子老天爺給的實在是太恰當了!一是因為這個動作我每天都會有,雖然很少做家務事,可是在學校我每天都會在睡覺前清洗衣物,然後把它擰乾擰乾這樣子;二是因為這完全是銜接了我小學,然後到初高中包括現在還有一點的樣子。



小學的時候,朋友的財跟我在一起會變不見;初高中的話,朋友的情感不會被我接住,我還會去挑人家的錯。



因為小學的時候還不懂事,不知道學習只知道玩,到了初中有一天自己醒悟,我不學習那我以後怎麼辦,然後我就知道,哦,我要學習!我應該學習。就好像那一天突然懂事了一樣,我從那個時候開始知道小學的時候那樣做是不對的(所以我不再去做壞事了,不會去花人家的錢了,所以一開始老師問的時候我沒有想起來這個情況),可是這之後我就開始追求“完美”了,我就開始挑人家的“錯”了。我根本心裡就只記得人家的“錯”,心裡就記不得人家的好,所以我根本就“抓不住重點”,去抓那些根本就無所謂的東西。



我為什麼知道我自己有去揪人家的錯這個問題,契機我已經忘記了,只記得應該是在一個假期,心裡有閃過這個想法,可是也僅限於“有過”而已,當時也想過要改,卻從來沒有放在心上真正的著手去改過。



如果我不來問事,可能我這輩子都想不到要真正地去改掉,因為我可能永遠只會覺得自己才是對的那個,別人都是不好的。



我真的是有很糟糕了,只是還是很慶幸在自己二十一歲的時候能知道自己的問題,能夠改變的可能性可能相對來說還比較大一點。只是覺得真的很難改,因為我從初中的時候就有開始挑人家毛病,甚至於更早,就這個東西天生就會,而且會的很熟練,所以搞不好這個人格特質就是從我上輩子帶來的。不過沒關係,慢慢來。



再來,老師書里的每一句話都不是廢話,都是有深意的。



老師講她這裡不是迷信,我問完事情之後,覺得老師這裡真的不是迷信,無關什麼風水,什麼天生有什麼命,所有的答案都在於我們自己本身而已。而且不是說一跟我們對話一調資料,老師就事無巨細的全都知道,是需要我們去跟老師打配合的,我們一定要講這一世自己的實際情況的,這樣才有意義。所以老師這裡真的不是迷信,參加完座談會也讓我破除了迷信,無關其他,一切都在我們自身而已。



老師不會跟你講你想聽的好聽話,就是實打實的來回答你的問題。



老師也是真的想推廣因果輪回轉世理論。



我第二個問題是問事業,老師講了以後,我說:“那這樣就是也沒有公職命了。”老師看我不明白,就解釋看到什麼畫面是代表有公職命,還給我舉例說明。老師書里有講,想問什麼問題以及延伸出來相關的小問題,可以事先寫在本子上,不然問事現場氣氛嚴肅的話可能會忘記。



座談會上我聽別人的故事還好,輪到我自己問的時候,已經有點不太敢看手機的屏幕了,甚至回頭再重聽我自己的錄音時,還需要鼓起勇氣才敢聽。所以問事的時候真的是要提前想清楚到底想要問的是什麼,然後寫下來。還有,要等看完老師的《北極星》後再來問事才是上上策,因為在問事現場才有辦法進入狀況,才能夠與老師不停地互動,對自己才有幫助。我是只看了一冊多就等不及報名問事,太可惜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下一次我一定會乖乖地把書看完再報名。



像病人找醫生看病一樣,醫生“把脈”過後,他會告訴你哪裡生了病。雖然我總是在挑人家的錯,可還是覺得肯定有很多人多少是有問題的,但不要害怕自己可能會有問題就不去看,就是因為有問題才要去看、才要去改,而且老師不會因為你有問題就批評你、指責你,她更多的時候是在幫助我們,針對我們自己本身提出專屬於我們自己的建議。



這篇文章寫了很多我自己的所感所想,所以更多是寫給自己,因為可能只有我自己才最明白到底是什麼情況,也只有自己親身去問事並經過自己驗證才更深刻。也寫給大家,或許可能有可以幫助大家的地方(沒有想說教的意思)。



最後,感恩老天爺,感謝蔡伶姬老師和小秘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