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6 2011/11/09 18:19:26 暱稱:伶姬 加入日:2009/09/18 話說從前,如果在民國前,我會選擇「先天下之憂而憂…」
我想,這篇文章限於篇幅太短所以沒有寫得很詳細,我個人的看法是-「什麼才是你的第一專長?」讀某一個科系出來,未必從事那個科系,學非所用的人一大堆。重點是,自己要找到自己的專長,找到之後,付出心血認真走下去。社會不停的在變動,您的專長是否會被時代所淘汰呢?這又是另一個重點。我個人以為,是否會被淘汰,個人的學習態度很重要。如果您關心社會,就會注意整個局勢的變遷,不斷地調整自己專長的方向(還是在同一個領域)。
舉個例說明吧!剛開始通靈時,我會靈療、也會看陽宅、也會收驚…,大概一年後,我告訴老天爺,時代在變了,只有專精,才能夠走得長遠(例如醫生的工作越分越細)。我自己告訴老天爺:「我只選擇因果。」後來又碰到張開基事件,我告訴自己:「只有拿到相關的學歷才可以站得穩,不被攻擊。」於是我努力考上犯罪防治研究所。
學無止境!這一世學的,也許這一世用不到,但未來世也許派上用場。我會轉貼一篇「道廟長大的孤兒」讓各位看看,看看專長、人格特質是怎麼形成的。 |
No.05 2011/11/09 12:12:35 暱稱:美誼 加入日:2009/10/20 話說從前!如果在民國前,您會安居樂業,還是會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唉! |
No.04 2011/11/09 10:59:37 暱稱:阿力 加入日:2011/01/28 我從孩子上國中開始,就一直思考孩子將來要做什麼?其實國小階段已經讓他接觸一些才藝,現在問他,他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喜歡什麼?不像周XX從小一直就是音樂,不像誰一直就是娃娃色彩等這麼明確,我接受我孩子就是一個普通人,我一直告訴他不要急著下定論大學要學什麼?若真的找不到,先就業,從工作中找到喜歡的方向。誰說一定要大學畢業才能工作,只是若有大學/碩士/博士學位,起薪會高,但相對的付出也是要多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看過老師那麼多的因果,更知道最佳人生之道是服務,心態則是學習的心。(這學習不是到學校教學費拿各種學位的學習)。 |
No.03 2011/11/09 09:00:11 暱稱:伶姬 加入日:2009/09/18 話說從前,我雖然是會計系畢業的,但從大一起,東吳大學的商學院(民國62年),每學期都有四堂的電腦課,兩堂正課,兩堂實習課。當時財政部的資料都是由東吳的電腦系統處理的。我上班做了八個月的會計,公司就調我到業務課,又做了八個月,我考上公司的電腦課…。多年後,我通靈了,老天爺叫我利用「超級電腦」解釋…。再來,會計講究的是借貸兩方平衡,我的因果論,講過來推過去都可以講得通,這是利用會計的邏輯觀念。伶姬因果觀的理論就這麼產生了。我想,我還是走在原來的路上。 |
No.02 2011/11/09 06:40:08 暱稱:涵 加入日:2010/02/08 政府協助失業族群的用意是很好的,問題在於「就業機會」的短缺,永遠處於「僧多粥少」,啃老族的苦悶不是像宣明智這種在上位者可以瞭解的,八爪章魚不瞭解自己的性格,我的建意是參加老師的座談會,問人格特質和事業,認清自己和現實比較實用。
題外話:最近看一本不錯的書,是榮總外科醫師邱仁輝著的【挖蟲草的女孩】,有段說道:「有人說,能去做一件事情是快樂的,能不去做什麼事情是幸福的」,我把它改為:「今天能擁有一份工作是快樂的,能不去做什麼工作是幸福的」,但是我們又有多少選擇呢? |
No.01 2011/11/08 17:51:46 暱稱:美誼 加入日:2009/10/20 老師!抱歉!歐巴桑有一不同小觀點,這可能要看對方的專長是否適合時代潮流和變遷!臺灣很多傳統產業沒落了!這是不以置庸的!所謂(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唉!所謂第二專長是他的第一專長已失業(敗)了他必需學第二專長轉換跑道!才能適應現實社會!為什麼以前大樓管理員都是年紀大的,而現在年齡程已下降很多!很多是不務正業的(不是在學校所讀的科系)!很多!?....很多!?.....!?老師的專長是會計師,現在也是第二專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