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回首頁  回討論區  回覆文章  最新回覆  Login

2015/07/08      20:23:50               暱稱:伶姬               活躍度:3704               加入日:2009/09/18

  為什麼會是「同志」?


以下文章摘錄自《牡丹花的印章》,姑且就好。



為什麼會是「同志」?





觀察久了,自然知道從哪個角度觀察對方是否是「同志」。女同志裡扮演「男性」角色的那一位,她們的穿著十之八九是這樣的──穿釦子在右邊的男性襯衫(就算身材嬌小,也是穿男士的S號,若是更嬌小,甚至於還會穿較大號的男孩童裝)、極短或赫本式的短髮、戴較寬大或粗獷型的手錶,坐的姿勢呢?瀟灑!不拘小節!



有人常問:「老天爺為什麼要開這種玩笑,故意讓這些人變成同志的身分呢?」也許祂們曾經這麼做過,但是根據我的經驗──「沒有!祂們不會這麼做的!」如果老天爺沒有開玩笑,那又會是誰?到底是誰有這般的本事可以讓這些人忽男忽女呢?



問事的記憶裡,同志來了不少,也曾有人對我說:



「我們兩個事先講好,結婚之後還是維持『自由、單身』的身分,就像是『室友』一樣,各過自己的日子,各有自己的好伴侶。」

「為什麼?」

「沒辦法啊!雙方都是同志,一個是女同志,一個是男同志,可是我們彼此的家人都不知道,還各逼我們一定要結婚。為了應付父母,我們只好這麼做。」



也有夫妻同來,妻子抱怨道:

「我和他結婚十多年了,也有兩個可愛的小孩,最近他常常行蹤成謎,我深入了解之後,才知道他有個同志伴侶。這跟外遇有什麼不一樣呢?」

「結婚之前,我就是個同志,結婚之後,我很盡心照顧這個家庭,如今孩子稍大了……。」

「為什麼你在婚前不坦白告訴我,你是個同志呢?」夫妻兩人在問事現場槓了起來。



猜猜看,什麼樣的人或是經歷過什麼事件再來轉世的人,比較容易有「同志」的傾向呢?以下,只是我個人的問事經驗累積,希望對同志、讀者們有幫助。



第一種:這一世或過去世家人的「重男輕女」,讓女人無法得到和男人一般的平等對待



如果在事發當時,當事者是個女人,也許她會因此而痛恨男人,甚至於傾向扮演男性的角色,企圖自保並在潛意識裡想要保護那些受傷害的軟弱女子。例如在過去世裡,當事者甲是有錢人家的獨生女,雖然她並沒有因此而受到歧視,但是看到家中其他的女人不能與男人平起平坐,很是不滿。雖然她極力為女人出聲,但是男人總是說:「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沒有說話的權利。」若甲懷著為女人伸張正義的情結再來轉世,到了這一世,雖然她依然是個女兒身,卻有可能會因為想要保護女人而讓自己偏向扮演男性角色。同樣的,若當事者甲在過去世是個飽受男女不平等待遇的女人,到了這一世雖然她仍是個女性,但卻有可能會極力擺脫女人的形象,並積極扮演男性的角色,企圖與男人一較長短,藉此發洩過去世被壓抑的情緒。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案例呢?很多女性問事者向我抱怨道:「民法明明規定兒子和女兒都有遺產繼承權,但是我父母卻不這麼想,他們總是說──咱們台灣人的習俗都是將財產傳給兒子而不是傳給女兒。不但如此,我父母還強迫我們這些做女兒的要蓋章『放棄繼承』。」



報章雜誌上常常會有這樣的報導,如果仔細觀察這些閱報人的反應,看倌們會發現,女人會說:「父母的遺產,法律規定女兒本來就有合法的繼承權,憑什麼女兒回娘家分遺產討公道會被說成『不孝』?」男人會說:「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幾千年來的中國歷史一直就是如此啊!」



「老師,妳說因果輪迴轉世是以當時的法律做基礎,如今女兒擁有法律的權利卻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未來世會怎麼樣呢?」還有讀者很生氣地問我以上的問題。坦白說,碰到這種情形我也真的很無奈,總不能叫這些女兒回去和家人唱反調吧!我只能這麼安慰她們──



如果這一世的行為是因,既然妳們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妳們就是債權人,父母(或是這一世的兄弟們等人)就是債務人,變成父母欠女兒(欠情、欠錢)。若是想要要債的話,欠情?就表示到了未來世彼此的感情不會好;欠錢呢?為了讓對方還妳錢、還妳一個公道,老天爺只好先暫時讓妳缺錢,另外再製造機會讓父母或其他相關債務人能夠賺到錢,唯有他們賺得到錢,妳又缺錢,才有辦法讓他們還妳錢。因為父母或兄弟們沒有遵守法律的規定,所以到了未來世,他們就很容易碰上官司,而且還不容易考上公立學校或任公職。這些不遵守法律的人只好很辛苦的工作賺錢,而妳呢?因為缺錢,就有合理的理由可以花費他們辛苦賺來的錢。」這樣的「冤冤相報」好嗎?為了要債、為了出一口氣,害得自己必須先變成一個沒錢的人或者是事業老是失敗的人。



如果女兒原諒父母或兄弟們,未來世又會如何呢?因為不要債,所以就不會碰面,不用和自己討厭的人再一起過日子;不用碰面,老天爺就不用製造妳會缺錢的命運。至於不守法的父母或兄弟們又會如何?很簡單!那就表示他們可以接受「不守法」的國度,可能就會轉世到法律沒有規定女人可以繼承遺產的國度(通常是比較落後的國度),最重要的是,他們絕對會轉世為「女人」而不是「男人」(若是當地的習俗是以女人為主要的繼承對象,那麼就有可能會轉世為男人)。



有些因果輪迴轉世的運作模式很簡單,只要將角色互換一下,改變一下時空背景,讓債務人嘗嘗過去世債權人的“feeling”就行了。請注意!債務人並不會因為債權人原諒他們,就不再有罪,所以我才會一再叮嚀:「原諒對方,才是最高竿的報復方式。」除此之外,還得再加上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原諒,而不是阻礙對方的成長。」



第二種:過去世逃難或被強暴、傷害的心結



如果在過去世裡,因為戰爭或其他種種因素而不得不逃難的時候,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與危險,常常會有「女扮男裝」或「男扮女裝」的應變措施。僅僅是裝扮改變還不夠,往往還得配合相當的肢體語言才能夠安全過關。到了這一世,若是身處同樣的情境,例如「自認為」政治環境動蕩不穩定,隨時會有戰爭的可能,或者是認為社會治安不佳、或居住在比較不安全之地等,當事者往往會把過去世的「心結」反映到這一世。



過去世有個男人甲,因為戰爭的因素被迫抓去當兵,只得離開剛新婚的妻子。戰爭過後,當他回到家鄉的時候,發現妻子被敵軍強暴而死。到了這一世,若甲轉世為男的,進入青春期之後,「他」也許就會莫名地排斥做個男人,為什麼?只因為他帶著過去世的記憶來轉世,害怕當兵、害怕失去家人!若甲轉世為女的,同樣的,進入青春期之後,「她」也許就會開始痛恨男生,並且莫名地想要保護女生、想要為女生出力。



也許看倌們覺得不可思議,然而事實就是如此。有一次在高雄的「一對一」問事,有位女士帶了一男一女來問事,我的直覺是──媽媽帶著子女一起來問事。聊了幾分鐘之後,我才發現是媽媽帶著兩個兒子來問事,其中一個兒子,身高一百七十五公分以上,髮長及肩、穿長裙、動作極優雅,還是個研究生。和前段我舉例不同的是,他在過去世是個有錢人家的女兒,被壞人強暴,到了這一世,雖然老天爺好心將「她」變成男生,希望這一世的「他」,可以安心地與男人共處,可是被強暴的傷痛記憶豈是那麼容易克服……。這一世,讓一家人最煩心的是,這個兒子很害怕「當兵」,因為軍隊中有許多「男人」,他怕被「強暴」!



如果你曾經「嘲笑」、「不恥」身邊的同志們,看完這一段我所寫的說明與案例,是否會改變你對同志們的觀感呢?



第三種:梅蘭芳與花木蘭的心結



我之所以用「梅蘭芳」(男扮女裝)與「花木蘭」(女扮男裝)是因為一般人都了解他們的「故事」。還記得以前歌仔戲盛行的時候,好多的婆婆媽媽們最喜歡看楊麗花的反串表演,後來「反串」成功的還有號稱小王爺的陳麗麗等人。近年來中天電視台「全民大悶鍋」、「全民最大黨」的節目裡,觀眾們也常常可以看到「反串」的誇張演出。以前是「女扮男裝」比較多,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裡的凌波,如今博得觀眾掌聲的反倒是「男扮女裝」的男演員。



閉著眼睛假想一下,如果你是梅蘭芳轉世,因為某種緣故必須轉世到鄉土、草根氣息超濃厚的台南鄉下,雖然你還是一個男生,但是不管肢體語言或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等,都與周遭的鄰居格格不入,他們的「豪爽草根」與你的「細膩秀氣」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你根本無法適應他們,他們也看不懂你。慢慢地,你在這個「草地所在」尋不到「根」,活得很痛苦,越來越自閉、越來越自卑。有一天,無意間看到電視節目正在介紹台北的國家戲劇院,你的眼睛一亮,立刻把包袱收拾妥當,獨自往台北前進,一心一意只想追尋內心裡那個蠢蠢欲動的夢想。



到台北之後,馬上花錢到劇院看表演,你的心隨著那一幕幕的劇情而跳躍,雖然從沒有到過台北也沒有接觸過戲劇,但不知怎麼回事,你就是很容易進入狀況。更奇怪的是,你還特別欣賞戲劇裡女主角的表演。你拚命工作,將努力工作所賺來的錢全部花在買票看戲。慢慢地,入不敷出,睡眠也不夠,終於被老闆辭退。這時候潛意識的你開始作崇,你會憶起過去世「梅蘭芳」所贏得的掌聲,並痛恨自己目前的窘境……,不知不覺中,你「讓」自己「躲入」潛意識裡的過去世情境──「反串」的掌聲情境, 於是變成男同志裡的「0」號角色。



屬於這一類的還有另一種情形,就是男生從小被當女生打扮,或是女生被當男生打扮,這些被家人「反串」又常惹人喜愛的小朋友,久而久之,他們的性向被模糊了,就連他們自己也迷路了。



這些不願、不敢面對現實生活,只沉浸在過去「掌聲」的人,我把這種情形稱做「梅蘭芳」與「花木蘭」的心結。想想看,在日常的生活中這樣子的人多不多?哪些人?那些老是提「當年勇」的人就是了。這個說法也可以說明為什麼一些年輕時很受歡迎的演藝人員,到了晚年往往無法適應而變得鬱鬱寡歡。有些政治人物也常是如此,上台時,唯我獨尊;下台,依舊愛評論政治,深怕別人遺忘他們的存在。說白一點,這些人在「上台」的時候,忘了做好「下台」的準備。



有個男性問事者來問事,第一輪他問:「事業」。待我調完資料也解說討論完畢時,反問他:

「你還這麼年輕,為什麼要問事業?」

「我已經快四十歲了。」

「啊!」這一聲「啊!」不是我一個人發出來的,是現場所有人的共同反應。

「我以為你才大學剛畢業。」

「我已經畢業十幾年了。」

「你『保養』得真好!」一位男士這麼說。

第二輪,他問「人格特質」,老天爺只給了三個字:「梅蘭芳!」

「你是個『同志』!」直搗核心。



第四種:受到這一世周遭環境的影響



如果我們把前面三種情形──重男輕女、逃難、被強暴、被傷害、梅蘭芳、花木蘭等等都變成「這一世」的情境,我相信也會「逼得」很多人不得不走向同志的選擇。怎麼說呢?「重男輕女」的觀念依然強烈存在這個社會中,我就列舉幾個較為常見的例子。



先生外遇,原諒他嘛!只不過犯了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誤;女人外遇,罪該萬死!休妻!

男人找織女,正常的生理反應;女人找牛郎,不要臉!

女人被強暴,受害人絕大部分一輩子躲在陰影裡,加害者?頂多被關個幾年就是了。更不幸的是,若是小女孩被家人性侵……,看倌們,請「追根究柢」查查看,先追蹤這些所謂的家人被判了幾年、關了幾年(也許假釋出獄)!再長期追蹤這些小女孩,看看她們是如何走過這一生。



若是家中沒錢,養不起小孩,只好將小孩送人,送哪一位?絕大部分是將女兒往外送;若是家中沒錢,只供得起一個小孩唸書,要犧牲誰呢?絕大部分還是犧牲女兒。



除了以上所舉的這些例子是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更普遍的現象(這是在座談會中累計出來的經驗談),很多人之所以會走向同志的行列,往往是因為受到親朋好友們結婚經驗的影響,尤其是當事者父母的婚姻影響更大。



當我演講時,如果碰到父母問:「為什麼我的小孩告訴我,他絕對不要結婚?」、「為什麼我的小孩會變成同志?」我常常會反問對方:

「你和配偶的相處情形怎麼樣?」

如果答案是:「不好!」、「我們目前是處在分居的狀態!」、「我先生會家暴!」、「我們已經離婚了!」我會再問對方一句話:

「為什麼你自己的婚姻不好卻又希望自己的小孩結婚呢?」

「那是所有做父母的責任!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總是要結婚,不是嗎?」

看倌們,你以為上面的答案如何?



如果我是個女兒,一天到晚看到父母爭吵不休,彼此互相漠視的婚姻生活,請問,我還敢結婚嗎?我不敢、也不想結婚!可是父母卻希望我趕快嫁掉,只要見了面就問我:「有沒有喜歡的同事?有沒有情投意合的對象?」若是我與男性同事出門或有男性朋友到家裡,他們就會一臉陽光:「是不是就是這一個?他有沒有提到婚嫁的問題?」



為什麼我不想結婚?因為我討厭父親的霸道,看不起母親的軟弱(也有其他的種種可能性,例如瞧不起父親的遊手好閒,心疼母親的任勞任怨等等),我不想和父母一樣,擁有一個這般的婚姻生活。如果各位換成是我,會不會心煩?會不會討厭回家?會不會一天到晚想要逃避父母?



有一天,我帶了一個女性的朋友回家,父母卻看也不看一眼,那一瞬間,我眼睛一亮:「賓果!我找到解脫之道了!」於是,慢慢地我走向同志的隊伍。



很多人都說:

「問題家庭比貧困家庭更容易教養出問題小孩。」



如果我是一個男孩,看到的媽媽是個很強悍、一天到晚數落爸爸,把爸爸說得一文不值的女人,我才不敢交女朋友。如果我是一個女孩,看到的爸爸是個一天到晚罵媽媽、打媽媽,遊手好閒又不顧家的男人,我才不敢交男朋友。如果我是個小孩,看到爸爸和媽媽一天到晚吵架、大打出手……,如果婚姻是這樣的結果,那我才不敢結婚,太累了!



如果父母的婚姻是美滿的,似乎比較少有同志傾向的孩子,為什麼我會強調「結婚」,這也是原因之一。結婚是為了成就修行,為了孩子,我們必須強迫自己修行,修什麼呢?學習如何與另一半和平共處!當父母的能夠互相尊重、和平共處,那麼孩子才能夠在一個安康和樂「正常」的環境下成長,他看到的是很自然的陽與陰、雄與雌、公與母;男孩會學爸爸,會想要保護媽媽,保護這個家;女孩也會學媽媽,會想要為爸爸守著這個家、照顧孩子。為什麼我常會說:「我的思想前進,但是作法比較傳統,我會要求當媽媽的回歸家庭。」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再想想看,在當今的生活環境中,還有哪些人比較容易走向「同志」這個行列呢?若是依我的經驗探討,從事「創作、藝術」的人比較有這個傾向。為什麼?因為這些人心思細膩、敏感,還帶點神經質,加上工作的需要,常常得等待「靈感來了!」的那一剎那。靈感沒來,常常是無所事事;靈感一來,沒日沒夜地投入工作,這般的生活模式和一般人差距很大,甚至於日夜顛倒,無法和常人一起生活。怎麼辦?他們也需要心靈、肉體的慰藉啊!「物以類聚」、「惺惺相惜」的結果,生活模式相同、志同道合的朋友變成了「親密伴侶」。

近來,我還發現一個更「令人心寒」的現象──



很多的女孩子不敢結婚或變成同志是因為「瞧不起男生」,因為她們看到周遭的眾男生們,一個個被父母寵得太不像話了(只生一個兒子的關係),不是家裡蹲的「啃老族」、「醃魚族」就是「卡債族」,只會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些男生,連他們自身都顧不了了,怎能讓女生託付終身呢?



至於男孩子不願意接近女生,有很多男人是這麼說:「現在的女人太強勢了,一天到晚高喊『女男平等』,只想往外跑、只想拼事業,家裡的事都不會做,我們男生除了不會生孩子外,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自己動手做。我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既然什麼都會做,又何必要依賴女生?一個人生活多自在!」(女生答:若不是因為女人太強勢了,男人怎能白手起家?)



除了以上的經驗分享外,我也發現絕大部分的「同志」和「一般人」沒有兩樣──都是期盼著「愛情」,期盼有個「家庭」,期盼有個「終生伴侶」。和一般人一樣,同志們也在追求他們生命中的「真愛」,但是他們卻天真地以為:「因為我們是同志,所以我們和常人不同,我們的愛情一定可以『天長地久』!」(想想看,港星張國榮為什麼會跳樓自殺?)



「我是同志,所以我不可能結婚,妳能不能調我和我的伴侶是什麼樣的因果關係來轉世的呢?」同志問。



「請你看看『問事範圍限制』的第一條規定──(1)所有問題都限制在『親屬關係』才能問,因為沒有必要探討別人的隱私,也沒有必要去製造社會問題。這是我問事的原則,我討厭迷信,也不想製造社會問題,更不想讓違法、犯法者有個合理化的行為藉口,所以如果有人想要問男女朋友的關係、想要問與第三者的關係等等,對不起!我不會服務!」



「老師,如果我到美國那些同志可以合法結婚的州去登記結婚之後,妳就會為我們調資料?」曾有一位男同志如此回答我。



「你們所要問的問題和男女朋友的問題差不了多少!想想看,一般的『合法』婚姻,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的,有雙方家人和好友們的祝福,還有法律的約束與保障,可是外遇、出軌、形同陌路、怒目相對、同床異夢、家暴等等,還不是照樣在進行。如果是男女朋友的關係呢?少了法律的保障,更沒有約束力!在婚姻關係裡,若是先生有外遇,妻子可以告上法院,請求賠償;但是男朋友劈腿呢?可以提告嗎?



「在台灣,同志們不能結婚,既然不能結婚就沒有法律的約束力與保障,就不是親屬的關係,所以我不會為你們調資料。同志關係少了法律的約束力與保障,那和一般的男女朋友有什麼差別呢?人,絕大部分是自私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管男、女,幾乎都『各自』在追求自己的『最愛』,然而對方是你的最愛,你卻未必是對方的最愛,怎麼辦?結婚前,因為彼此是對方的最愛而結婚,但婚後卻未必是如此,因為每一個人的成長面向與速度不一樣,所以很多的外遇因此而發生。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是如此,男女朋友、同志之愛更不用說了。」



未通靈前,碰到同志的問題,我覺得這些人──「真是的!怎會這般模樣?男人,沒男人樣;女人,沒女人味。」通靈多年後,才知道這些人的日子過得好苦──不知如何面對自己、面對家人,更不知如何消化別人對自己的誤解。



問事現場常常會碰到做父母的責怪同志兒女們的不是,我總是想辦法盡可能從因果輪迴轉世的角度做分析,有些父母們聽完我的解釋,無奈的低頭接受,然而也有一些父母依然不諒解孩子們的行為。若是這些家人表現出不恥、不屑、不耐煩的態度時,我總是很慎重的說:「請想清楚,是你們生出他(她)這個樣子的,他們已經夠苦了,你們就不要再排斥、遺棄他們了!」只有這麼說,我才能夠把衝突降到最低點。



是老天爺故意讓這些人變成「同志」?還是這些人的「人格特質」出了問題?經我分析之後,你以為呢?就像有人問:「施暴者、犯法者,是老天爺注定他們可以施暴、可以犯法?還是是這一世的『因』呢?」如果答案是:「施暴者、犯法者,是老天爺注定他們可以這麼做。」這樣的老天爺不值得我們尊敬、信仰,因為祂們比我們還不如!



2009年8月底,在美國加州聖荷西的一對一問事現場,來了一位身高超過兩百公分的外籍白皮膚「帥哥」,他想知道和前妻、十六歲女兒、十七歲兒子的因果關係,以及四個人的人格特質。在過去世裡,帥哥是個很專業的鋼琴伴奏家;妻子是個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兒子是樂團的總指揮;女兒?是個粉絲,鋼琴伴奏家是她的超級偶像。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一對一問事的時間只有半個鐘頭,加上我們的對話又必須透過翻譯,所以我並沒有特別解釋一家人的因果關係,而是針對四個人的人格特質做分析。



鋼琴伴奏和每一種樂器的主奏者(例如小提琴家、大提琴家、長笛家等等)都搭配得很好,他很守「本分」,總是想辦法讓主奏者盡情發揮、盡情表現,是個很受歡迎的鋼琴伴奏。默默地,他只做陪襯、只做綠葉、只做「配角」,讓觀眾們的目光全轉移到舞台中央的「主角」身上。直到有一天,他發現在第一排的觀眾席上,有對深情的眼睛一直盯著他……。



他想「出頭」、想當「主角」,但是不能!他不能搶走主奏者的風采,雖然他有這個本事,卻不能這麼做!望著觀眾席上那雙期待、崇拜的雙眼,他的「心」亂了,好想「跳躍」、好想「超越」,鍵盤上的雙手也開始發抖,但是他不能這麼做!他不是主角!他只是個配角!只是個伴奏者!啊!好痛苦啊!他開始痛恨自己,痛恨自己為什麼要選擇當個「伴奏者」,而不選擇做個站在舞台中央、接受粉絲掌聲與喝采的「主奏者」?



這一世,妻子依然如昔,是個發號施令、絕對權威的「主奏者」,兒子?相去不遠!可憐的「伴奏者」只能默默、靜靜地搭配妻子的演出。女兒出生了,深情的大眼睛從記憶深處緩緩地游出來了。他決定不再做個「伴奏者」,但「主奏者」卻始終不願意讓出舞台。終於,他找到另一個伴奏者,兩人共譜「雙鋼琴演奏」!



猜猜看,這位超過兩百公分的帥哥,他扮演什麼角色?男?女?答案是──「男」!為什麼?請各位看倌利用上面的幾種可能分析看看。



配角,被壓抑之後,當然是選擇當主角!

他的人格特質又是什麼?高雅!細膩!